应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大学邀请,洛阳市考古研究院派出的9人考古代表团今日出发,赴乌执行为期50天左右的联合教学及考古任务,进一步推进双方在考古技术传播、遗址保护研究及青年人才培养等领域的合作。
近年来,中外联合考古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家文物局在《“十四五”考古工作专项规划》提出,在“十四五”期间,中外合作考古研究要更加多元,要为人类文明研究和世界文明交流互鉴,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案例。在中外联合考古行动方面提出:以共建“一带一路”为重点,积极引导国内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赴周边地区和世界主要文明地区,开展合作考古研究,加强水下考古等专门领域合作。综合开展考古学、历史学、人类学的国际比较研究,支持围绕人类起源、农业起源、文明起源、石窟寺考古等国际性课题开展合作研究,推进实施一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促进中外考古学理论、技术、方法互鉴互动。
洛阳市考古研究院选择在中亚地区开展考古工作,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乌兹别克斯坦的费尔干纳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就是中国古代赫赫有名的大宛。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纽带,费尔干纳盆地属于多元文化碰撞之地,这里可以看到中国的陶瓷、铜镜,述说着当年费尔干纳与中国文化交流的密切。
2019年起,洛阳市考古研究院与费尔干纳大学开启合作。2023年10月,“费尔干纳-洛阳考古研究中心”和“乌兹别克斯坦—中国联合考古系”在费尔干纳大学挂牌成立。应费尔干纳大学的邀请,洛阳考古研究院刘斌博士以线上方式开展教学工作,并被该校聘为客座教授。在中亚开展的多次联合考古项目中,洛阳市考古研究院的田野考古技术尤其是使用“洛阳铲”进行考古勘探调查技术,给对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23年11月,2024年2月,洛阳市考古研究院两次同费尔干纳大学联合组队,在库瓦古城遗址进行考古调查勘探工作,取得了重要收获,同时为该校学生开展了使用“洛阳铲”进行考古勘探以及陶器修复、碑刻拓印的实践教学工作。
2024年夏天,洛阳市考古研究院在洛阳举办了“费尔干纳大学洛阳田野考古技术实训班”,为费尔干纳大学考古专业的本科生开展考古、勘探、发掘、文物修复和考古学理论与方法等方面的培训。
应费尔干纳大学要求,结合洛阳市考古研究院的工作实际,双方计划于2025年5月,在费尔干纳大学共同建立“费尔干纳—洛阳遗址保护与文物修复实验室”,开展专业技术培训,依托库瓦古城遗址的联合考古工作,解决乌方急需的遗址保护基础考古资料、出土文物现场保护、陶瓷器修复的技术难题。
“库瓦古城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曾为汉唐史籍记载的大宛古国核心区域。此次赴乌执行联合教学及考古工作任务,不仅能为揭示古城历史脉络提供考古依据,也能为当地培养考古专业人才注入动力。”代表团团长刘斌介绍,团队将在费尔干纳大学讲授“中国考古学概要”“出土文物保护修复”等课程,并对库瓦古城遗址及新发现的哈纳巴德墓地开展联合考古,重点厘清遗址功能分区与文化层关系,同时协助乌方整理考古资料。
洛阳市考古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双方合作既是落实国家文物局《“十四五”考古工作专项规划》的具体行动,也是深化文明互鉴、拓展“一带一路”人文合作的生动实践。双方开展的交流合作形式多样,除联合考古取得阶段性成果外,还在联合教学、库瓦古城遗址的保护、展示利用、到洛培训等方面取得了进展。下一步,洛阳市考古研究院将积极联系国内遗址保护规划、古遗址复原研究、虚拟现实技术古遗址复原展示的相关单位,与乌方共同开展库瓦古城遗址的保护、展示和利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