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新疆哈密文物特展

发布日期:2025/03/05浏览量:

北宋大文豪司马光说,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洛阳,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八大古都之一,先后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汉、后周等十三个王朝在此建都。夏代都城、商代都城、东周王城、汉魏洛阳城、隋唐东都城等五大都城遗址在这里汇集,“五千年文明看洛阳”是为至言。

洛阳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哈密是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由洛阳市政府和兵团第十三师联合主办,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和十三师红星一场承办的“东方吹来河洛风—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特展”在这里与大家见面。通过这次特展,让我们感受河洛文化的深厚底蕴,让我们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钟鸣鼎食—东周青铜礼器


中国古代夏商周时期被称作为青铜时代,而青铜礼器则是这一时期最为重要的青铜器,贵族用于祭祀、朝聘、宴飨、丧葬等各种礼仪活动的青铜器具,并具有表示使用者身份等级的作用,即用以“明贵贱,辨等列”(《左传隐公五年》)。是贵族权力与地位的象征,是当时礼制的体现,即所谓“藏礼与器”(《左传成公二年》),所以称为礼器,又称为彝器。西周初年,周公在洛制礼作乐,形成了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青铜礼器文化体系。周代的礼乐制度详细规定了天子、诸侯、大夫、士必须遵循的等级制度和享受的不同待遇,涉及政治、军事、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礼乐制度是周文化的核心,对其后3000年的中国社会及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青铜礼器十分发达是中国古代青铜器区别于世界上其他国家古代青铜器的显著特点,也是中国古代青铜文化的本质的鲜明的特点。青铜礼器意义重大,因而制作工艺考究,不仅造型凝重,而且表面还饰有繁缛的纹饰。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不朽的艺术魅力,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1.png


唐三彩,是中国古代陶瓷艺术宝库中一朵绚丽夺目的奇葩。唐三彩是唐代铅釉陶器的总称,因其以黄、绿、白三种釉色为主而得名,在烧制过程中由于铅釉的流动,各色均呈现出浓淡的层次或各色巧妙地交织在一起,形成错综复杂、绚丽多彩的色釉。唐三彩主要用作陪葬明器,有俑像类和生活器皿类。俑像类主要有人物俑和动物俑。人物俑题材广泛,主要有妇女、文吏俑、武士俑与天王俑、镇墓兽等。


洛阳是唐三彩的故乡,因唐三彩最早、最多出土于洛阳,亦有“洛阳唐三彩”之称,以种类丰富,造型俊美,釉彩亮丽而闻名于世。作为唐代的艺术奇葩,唐三彩不仅在国内受欢迎,还沿着丝绸之路外销其它国家和地区,如波斯、大秦、罗马、日本等地均有唐三彩的发现。


唐三彩最能体现大唐的盛世风采以及大唐文化的雄浑博大的气度,无论是在造型、装饰,还是在烧制工艺方面,都闪烁着中国古代社会鼎盛时期的艺术光辉。

2.png

铲布孔方—古钱币



钱币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分为两大体系,即以古希腊钱币为中惊讶的西方钱币文化和以中国钱币为中心的东方钱币文化。中国钱币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以洛阳中为心的河洛地区,则是中国钱币文化起源、繁荣和发展的中心区域。

贝币是中国最早的实物货币,其形成于河洛地区,是夏、商、周时期最重要的货币形态。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洛阳北窑西周贵族墓地、洛阳东周王城王陵区等出土了大量贝币和仿贝。汉字中表示价值、财富、财货的字,都以“贝”字作为字符,如寳、财、货、贸、赏、贷、资、買、賣、赊、责、贫、赂、贱、贮等。

“钱币”是我国古代货币的通用名。这里的“钱”所指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空首布即铲币。铲币由商周时期的农具青铜铲演变而来,主要铸行于东周时期以洛阳为中心的周王畿以及晋、郑、卫等地。这种东周时期最重要的金属铸币,对我国古代钱币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此后历代货币即通称为“钱币”。

秦半两、汉五铢、唐开元、宋代钱币,------在中国古代钱币文化中洛阳钱币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其时代连贯、数量众多、种类丰富的洛阳钱币是河洛文化的重要内容。


3.png


4.png



刀笔铭记—碑志精拓



作为千年帝都的洛阳,曾长期是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深厚的文化积淀,为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沧海桑田,旧时洛阳帝都那宏伟的都城,巍峨的宫殿、-----,早已荡然无存。然地上、地下保存的大量碑刻、墓志仍在向今人们诉说者那逝去的辉煌。

洛阳发现、出土的历代碑刻、墓志,特别是古代墓志的出土发现更是无以数计。碑刻、墓志是记载墓主人家世传记的铭刻物,多为石质,也有砖质,个别以铁铸或陶瓷烧成。志文主要记述墓主姓氏、郡望、宗族世系、职官行事、颂词等生平史事及卒葬年地。作为出土面世的文物资料,其丰富的史料内容涉及到我国历史上朝代的更迭、兴衰,重大历史事件的始末,重要人物的传记和功绩,以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宗教、历史地理、民俗世故、中外交往、民族关系、天灾人祸……无所不含,文化内涵丰富,史料价值弥足珍贵。同时,碑刻、墓志更是一座表现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宝库,汉隶魏碑,唐宋楷书,无不精妙,可为大观。






扫码同步到手机